皮肤过敏的临床检查表现全身或局部皮疹,可能会伴有红肿干屑,水泡,或病灶结痂及渗出液化等症状:这些病灶的形状与大小各有不同,其他皮肤过敏症状还包括包括发痒,打喷嚏,流鼻水,泪眼,皮疹,气道阻塞,或如荨麻疹等皮肤症状。对变态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原发刺激物引起的病例,病变范围广泛伴全身症状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的“A”,“B”。
皮肤过敏的一般检查如下:
1、过敏原筛选:过敏原筛选是敏筛过敏源检测系统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或者吸入致敏物质而发生的过敏反应而进行过敏原筛选的等手段进行筛选过敏原的方法。
2、组织胺激发试验:组织胺激发试验是应用组织胺对阵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无发作、血压不高时进行诱导激发。试验前需停用镇静药物3d,停降压药物2周,如血压>21.3/14.6kPa(160/110mmHg)者不宜作此试验。试验时应备有酚妥拉明,以便血压过高时使用。有过敏及哮喘者不宜作此试验。该试验有引起血压极度升高的危险,须十分慎重。
3、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是检查血、尿、脑脊液、胸膜液、心包液及腹膜液中,是否有细菌的存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诊断链球菌、葡萄球菌、炭疽杆菌、麻风杆菌、结核杆菌、各种真菌感染、阿米巴、黑热病、丝虫病、疥疮、螨虫等所致之皮肤病。
来源资料:《中国中药杂志》 2007年 第24期
皮肤过敏可能是年龄增长,使皮肤分泌功能退化,皮肤在岁月的消磨下,会变得较薄,它的保护层功能亦随之减弱。压力,精神紧张和情绪低落,都会减弱皮肤的天然抵抗力,引致它的自我修护机能亦随之减慢,如内分泌紊乱。
而皮肤过敏其他诱因如下: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阳光或空气污染的环境中,烟雾,灰屑,紫外光UVA和UVB,以及红外线,均会损害皮肤,因为它们产生的游离子能破坏皮肤的脂质保护层。
化学和天气因素:一些护肤品中的成分如防腐,染料,乳化剂和香料,都有可能使皮肤变得敏感。劣质化妆品或不当药物伤害。面对天气的转变,肌肤亦需要额外的适应,例如在寒冷天气中,如果皮肤没有充分滋润的话,便很容易受到伤害。
生理因素:压力、精神紧张和情绪低落,都会减弱皮肤的天然抵抗力,引致它的自我修护机能亦随之减慢。如内分泌紊乱。
添加剂:一些护肤品中的成分如防腐、染料、乳化剂和香料,都有可能使皮肤变得敏感。
来源资料:《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 第19期
皮肤过敏临床诊断为不管用冷水还是热水洗脸,都有刺激感。只要季节变化、作息不正常或者邻近生理期,肌肤就会不稳定,干痒脱皮。
皮肤过敏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虫咬症:典型皮损为风团样丘疹,顶端有小疱,多无全身症状。
药疹: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反应。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皮炎,但最常见的有碘胺类药、解热镇痛药、安眠药类以及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非常复杂,大致可以分为:药物过量,不耐受,特发性,副作用,继发作用和过敏反应等。药疹是过敏反应的最常见类型。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引起的最多。常见者为抗生素类,磺胺类,氨基比林、安乃近、保太松、水杨酸果等解热止痛类,催眠、抗癫痫类,抗毒素等血清类药物。根据药物结构分析,凡带有苯环及嘧啶环的药物,具有较强的致敏力。此外,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疹的危险性比较大。
疥疮:疥疮是由人型疥螨寄生于人体皮肤表层内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本病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染,也可经衣物间接传染,可在家庭或集体人群中流行。 疥虫寄生于皮肤中,挖掘“隧道”中产生机械刺激,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引起过敏反应,导致感染者皮肤剧烈刺痒,夜间尤甚(因疥虫在晚间活动力较强)。本病多发生于冬季,病程长短不一,有的可迁延数月。疥疮的发病,迟发性变态反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疥疮感染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检测略可反映B细胞活性,感染期间IgA明显降低,IgG和IgM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恢复正常,疥疮患者血清中IgE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患者经治愈后,IgE水平随之降低,疥螨感染后所产生的IgE具有特异性,它与尘螨抗原无交叉性。
来源资料:《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9年 第2期
治疗皮肤过敏,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息斯敏、敏克、开瑞坦等等。其缺点是抗组胺治疗只对组胺这种过敏介质起作用,对其它过敏介质引起的过敏作用不大。抗组胺药物暂时解决了过敏症状,但是过敏发生的基础没有改变,在过敏原刺激下,过敏介质仍在不断释放,所以抗组胺药物治疗即使一时好了,仍会反复发作。而且使用各种激素、抗组胺类、抗生素等药物本身就能让病人的调节机制负担更重,严重地干扰了病人原本精确的内分泌体系,还造成病人肠道正常菌群的失调,进一步影响病人肠道的吸收功能,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的正常吸收受到严重影响,异种物质容易吸收进体内,使病人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停药病情就反复,注射脱敏有时还能引发病人的变态反应。这种对抗性疗法的负面效果,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病人和临床医生认识到了。
治疗皮肤过敏中医方法如下:
1、湿热内蕴型:患者疹斑上常有水,水抓破后,皮肤会呈现鲜红糜烂,造成组织液渗出,液干后会结黄色的厚痂,并同时可见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治疗方式以利湿清热、去除肠胃湿热、利肠通便为主,可开予消风散加减方。
2、脾虚湿甚:此类型患者在水;抓破后,皮肤会呈现浅红或同肤色的糜烂,且渗出液不易干收,会有黄色薄痂。症状还有面色暗黄、精神不振,胃口不佳,舌质淡红。治疗以健脾除湿、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增强肾气为主。处方为参苓白朮散。
3、阴虚血燥:此类患者的皮肤在疹斑边界会呈浅红或暗红斑,皮肤表面粗糙干燥且覆有鳞屑。虽然口干现象但不喜欢喝水,舌质红或暗红。治疗以滋阴养血润燥、滋养肺阴、强化脾胃水分营养的吸收功能,以期能除去皮肤的干燥搔痒。治疗药方为当归饮子加减方。
皮肤过敏日常预防如下:
1、远离过敏原,因为过敏症状会永远存在,不可能根治,只能随时小心防范,避免接触有可能导致过敏的过敏原。
2、强化肌肤的抵抗力也是有效的基本对策,如睡眠充足,饮食充足均衡,情绪和谐,远离污染环境及过敏原,减少皮肤的刺激等,轻微的敏感只要处置得宜,很快便会恢复,严重时则要迅速就医。
3、注意使用防晒产品,同时避免过度曝晒,因为紫外线穿透力特别强,经常曝晒会使皮肤变薄,更容易受到刺激。
4、谨慎使用洗面奶和化妆品。
5、“敏感性”皮肤的人,平时应多用温水清洗皮肤,在春季花粉飞扬的地区,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引起花粉皮炎,可于早晚使用润肤霜,以保持皮肤的滋润,防止皮肤干燥,脱屑。
来源资料:《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9年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