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症状 > 症状

出汗
出汗

出汗患者一般还可进行出汗试验和颅脑CT检查辅助确诊。出汗试验适用于局部出汗功能障碍,于皮损部涂以碘酊、待干后,分别于皮内注射1:1000浓度的毛果着香碱液 0.1-0.2ml,轻轻吸干针尖渗液、立即撒上薄层淀粉。3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鼻子总出汗,说明肺气不足。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胸口常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胃失和的表现,说明体内的血液循环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出汗是最有效的排毒方式,一年四季只有夏季是能够自然出汗的,那会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经络平衡和免疫系统的健康。如果老憋着不出汗,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很多人体代谢系统的紊乱。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吉林中医药》 2007年 第10期

  出汗虚证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此外,由于自汗、盗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故可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牡蛎等固涩敛汗之品,以增强止汗的功能。

  多汗症引起出汗的治疗方法:

  多汗症本身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亢进造成的,治疗的方法必需针对交感神经系统。局部以药物涂抹或电离子透入疗法,可达成短时间的止汗作用。至目前为止,仅有手术才可以真正根治。

  1、氯化铝溶液:有抑制出汗的效果,但需每日涂用,对于腋汗效果尚可,但对治疗手掌、脚底的出汗效果较差。

  2、电离子透入疗法:效果可持续一至两周,对脚汗的效果较佳。

  女性更年期出汗的治疗方法:

  1、组成:浮小麦30克,煅龙骨、煅牡蛎各15克,白芍、仙灵脾、钩藤各12克,柴胡、黄芩、当归各9克,桂技、五味子、黄柏、甘草各6克。

  主治: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用于潮热、出汗症状显著者。

  用法:用水浸泡30分钟,煎30分钟,滤液,余渣再煎,2次药汁混合。每日1剂,2次分服。

  2、组成:仙灵脾15克,仙茅12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柴胡12克,白芍15克,郁金12克,远志12克。

  功用:阴阳双补,舒肝解郁。

  主治:更年期畏寒、潮热、出汗,忧郁烦躁。

  用法:每日1剂,煎3次,混匀,分2次服,早晨2/5,晚上3/5。

  3、组成:炒酸枣仁12克,柏子仁5克,珍珠母20克。

  主治: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用于失眠、出汗症状者。

  用法:珍珠母加水先煎20分钟,再入前2味药煎15分钟。滤渣后再煎,2次混合。每日1剂,2次分服。

  出汗的有效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

  2、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

  3、必须在重油烟处工作的人,尽量保护好自己,比如戴上口罩,定时出去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每年起码做一次检查等。

来源资料:《中医药导报》 2015年 第3期

  出汗的诊断方法如下:

  1、自汗:在无体内外因素刺激的情况下,醒时汗出不止,伴有疲倦、乏力、气短、畏寒等虚弱表现。可能是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2、盗汗:在甜睡中出汗,醒时汗止,自觉皮肤湿润,有的内衣也被汗液浸湿,并有午后潮热或两颧发红等表现。可能是肺结核浸润期的患者。

  3、大汗:急性病或危重患者,突然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精神疲惫,四肢厥冷,声短息微,脉络欲绝。可能是心衰和糖尿病的患者。

  4、偏汗:半侧身体出汗,或见于右侧,或见于左侧,或见于上半身,或见于下半身。多见于中风,或高血压脑病、肾性高血压,或外伤、截瘫之后。

  5、战汗:先见全身战栗,几经挣扎,而继之汗出的为战汗,这是病变发展的转折点。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发展期。

  6、黄汗:常分泌一种有特殊腥味的黄汗液,并伴有口干不欲饮,或身体浮肿,舌苔黄腻。多见于肝病或肝硬化患者等。

  7、粘汗:汗出粘腻,发稠发热,是退烧后的一种病汗。多见于重感冒或其他病症患者。

  8、香汗:经常微微出汗,汗味具有芳香味。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9、无汗:又称闭汗,是指汗腺减少或机体不产生汗液,身体局部或全身少汗或完全不出汗。患者某些部位或全身皮肤非常干燥,其多半曾患有皮肤病(如银屑病、硬皮病等),令毛孔闭塞,以致无汗。另外,若身体新陈代谢紊乱,亦可能会无汗。中老年人活动量减少,汗腺萎缩,排汗较少或者无汗。

来源资料:《光明中医》 2008年 第8期

  出汗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温热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味觉性出汗、运动性出汗等。温热性出汗是由外界温度升高而引起的,一般除手掌和足趾以外,全身其他皮肤都可出汗。通过出汗发散热量调节体温。精神性发汗是由精神兴奋或痛觉刺激等原因所引起,发汗主要见于手掌、足趾和腋窝3个部位。人在精神紧张时手心会出汗,即属于精神性出汗。精神性出汗从加刺激到发汗的潜伏期极短,只有数秒到20秒。所以在紧张、恐惧、兴奋等精神因素影响下,神经冲动从大脑皮质传递到手掌小汗腺部,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升高,导致小汗腺分泌排泄活动短期内迅速增强,即产生手掌精神性出汗。也有学者认为另有精神出汗中枢,常保持有兴奋性,一加刺激后即产生反应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在掌跖处表现最为明显,也可见于手背、头面、颈部、前臂和小腿等处。少数人在高度精神紧张时,甚至会出现汗如雨下,汗流浃背的全身大汗情况。味觉性出汗属于一种生理现象,如吃某些刺激性的食物(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后引起的多汗。运动性出汗属于一种生理运动,所产生的汗。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山东中医杂志》 1995年 第7期

以上症状都不是您要找的? 试试症状自查工具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