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症状 > 症状

脚气
脚气

脚气即足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癣类皮肤病, 古籍称之为臭田螺、田螺疱,俗称脚癣、脚湿气、香港脚、运动员脚等。中医称脚气为脚弱。《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风毒脚气方》:“然此病发,初得先从脚起,因即胫肿,时人

  脚气的临床表现为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足跖及边缘,剧痒。皮疹发生于足底、足缘、足弓和趾间及趾屈侧面。常于复季发病或加重,冬季减轻。

  皮疹形态分为水疱型、糜烂型、鳞屑型三种类型。各型可互相转化,也可同时存在,不过某一时期常以其中一型的表现为主。水疱型:多发于足弓和趾侧。表现为群集或散在分布的深在性小水疱,如粟粒大小,疱壁一般比较厚,破溃或吸收后有少许鳞屑。自觉瘙痒明显,常因搔抓或自行用针挑水疱而继发感染。糜烂型:发生于趾间,尤以第三、四趾间最常见。表现为局部表皮湿润,浸渍发白,自觉剧痒。常因搔抓摩擦,表皮破损剥落而露出潮红的糜烂面,此时则瘙痒并有灼热疼痛感,分泌物有特殊臭味。本型也容易因搔抓而继发感染。鳞屑型:发生于足底、足缘。表现为角化过度、干燥、粗糙、脱屑、基底淡红。自觉微痒或不痒。冬季则皲裂疼痛。

  病程缓慢,通常多年不愈。可作真菌直接镜检或真菌培养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脚气的检查需取新鲜水疱的疱壁或深层皮屑进行真菌镜检,可发现菌丝与孢子。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与真菌学检查,一般诊断并不困难。必要时可重复真菌检查。应与蹠部脓疱病、汗疱疹和湿疹相鉴别。

来源资料:《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脚气》

  脚气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所引起的。真菌喜欢潮湿温热的环境,当皮肤一直保持在潮湿的状况,表皮尤其是脚掌最容易孳生真菌,当真菌大量繁植并入侵皮层,便诱发脚气。引起脚气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脚掌容易出汗;洗完澡或游完泳,没有确实把脚掌特别是趾缝擦干;穿着包得紧紧的鞋子如高筒运动鞋;穿着吸汗力差或透气不好的袜子;身处炎热或潮湿的环境。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足癣

  脚气常见感染部位为脚趾之间,症状表现为局部瘙痒、皮肤起泡、剥落或龟裂,皮肤破损还会导致暴露的皮下组织肿胀和感染。感染还可能扩展到全身其它部位,如腋下、腹股沟等。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脚气、水疱型脚气、角化型脚气。临床上要仔细进行区别诊断。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来源资料:《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吴志华主编

  脚气的治疗应该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及不同的皮肤损害采用不同的药物。足癣(脚气)以局部治疗为主。局部治疗 鳞屑角化型:复方苯甲酸软膏、3%克霉唑霜、1%益康唑霜或1%联苯苄唑霜、2%咪康唑霜;水疱型:0.2%醋酸铅浸泡,干燥后再涂擦上述外用药;浸渍糜烂型:先用1%依沙吖啶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然后撒足癣粉,干燥后外用上述霜剂和软膏。内服治疗 足癣严重者可口服灰黄霉素或酮康唑。氟康唑每周150mg或每日50mg顿服,连用2-6周。伊曲康唑每日200mg顿服,连续1-2周。特比萘芬每日250mg顿服,连服2周。

  中医治疗记载治宜宣壅逐湿为主,或兼祛风清热,调血行气等法。《医学正传.脚气》:“故为治者,宜通用苍术、白术之类以治其湿,知母、黄柏、条芩之类以去其热,当归、芍药、生地黄之类以调其血,木瓜、槟榔之类以行其气,羌活、独活以利关节而散风湿,兼用木通、防己、川牛膝之类引药下行及消肿去湿。”常用方剂如鸡鸣散、济生槟榔汤、防己饮等。《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等方书中,有大豆、乌豆、赤豆治脚气的记载,可用作辅助疗法。

  脚气感染最容易在黑暗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发生。所以,当心公共更衣室等消毒不良的场合、勤换洗鞋袜、改穿透气性好的鞋子等都有利于防止脚气,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被真菌污染的鞋子在阴暗不通风的鞋柜中,所以鞋柜要经常通风、晾晒, 或定期用消毒液擦洗或是放入干燥剂,祛除潮气。

来源资料:《医学正传》虞抟

以上症状都不是您要找的? 试试症状自查工具
热门关注